只是「暫時挪用」一下?小心!你可能已犯下最重五年的「業務侵占罪」
「老闆,我下週就還…」、「這筆錢先借我周轉一下,神不知鬼不覺…」在職場中,負責管錢的員工,有時會面臨金錢的誘惑。許多人抱持著「暫時借用」的僥倖心態,將公司公款挪作私用,卻沒意識到自己早已踩過了法律的紅線,構成了刑法上嚴重的「業務侵占罪」。本文將為您揭開業務侵占罪的真面目,告訴您這個罪名是如何成立的,以及後果有多嚴重。
壹、什麼是「業務侵占罪」?三大關鍵點一次看懂
根據《中華民國刑法》第336條第2項,業務侵占罪可處六個月以上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最高九萬元的罰金。 要構成此罪,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:
一、您的身份是「處理業務的人」
這不單指會計或出納。所謂「業務」,是指基於社會地位反覆執行的事務。 只要您的工作內容會持續、重複地接觸到公司財物,就算是業務。例如:
- 會計、出納:負責保管零用金、處理公司帳務。
- 班主任:負責處理補習班帳務。
- 保全主管:負責代收社區管理費。
- 業務員:負責代收客戶貨款。
二、財物在您的「持有」中
「持有」不等於「所有」。這是指公司基於業務上的信任,將財物交給您「事實上管理」的狀態。 簡單來說,錢在您手上,但錢不是您的。
三、您做了「侵占」的行為
這是最關鍵的一點。當您心中產生了「把這筆不屬於我的錢,當成自己的來用」的念頭,並真的這麼做時,「侵占」就發生了。 法律上稱之為「變易持有為所有」。
【法律小知識:侵占罪是「即成犯」】 「即成犯」的意思是,在您產生侵占念頭並下手的那一刻,犯罪就已經成立了! 就算您事後後悔,把錢悄悄放回去,也無法改變犯罪事實,頂多只能作為法官量刑時的參考。
法院如何判斷您是否有「不法所有意圖」?他們會看客觀證據。例如,您收了錢卻沒有繳回公司,也提不出合理的解釋,甚至謊稱錢弄丟了卻沒有報警,這些行為都很可能被認定為具有侵占的意圖。
貳、這些職場常見行為,都可能是業務侵占!
1.挪用公款或零用金:負責保管零用金的會計,卻拿去繳自己的卡費或應付私人開銷。
2.侵吞代收款項:貨運司機代收了運費,卻沒繳回公司,直接放進自己口袋。
3.虛報支出或重複請款:明明是私人聚餐,卻拿公司抬頭報交際費;或利用職務之便,讓自己重複領取薪資。
參、法律責任與法官的判決考量
一旦業務侵占罪名成立,除了面臨六個月到五年的刑期與罰金外,法官在決定刑期長短時,還會考量以下幾點:
- 犯罪動機與手段:您是為了一時貪念,還是有其他苦衷?
- 侵占金額與損害:侵占的金額越高,對公司造成的傷害越大,刑責通常也越重。
- 犯後態度:是否坦承犯行、真心悔過?最重要的是,是否努力與公司和解並賠償損失?這一點往往是爭取較輕刑度的關鍵。
- 個人狀況:您的品行、學經歷等也會被納入考量。
曾有判決因被告侵占金額不小,且至今未與公司和解,最終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。
肆、結論:誠信是最好的護身符
對公司而言,建立完善的內控與稽核制度,是保護資產的防火牆。 對員工來說,誠信與操守則是無價的資產。業務侵占罪所毀掉的,不只是一份工作,更是您的人生與信用。切勿為了一時的貪念或方便,踰越法律的界線,否則當您面對刑責時,一切都將追悔莫及。